非小号动态

非小号app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推出新型柔性太阳翼

帮助中心 2025-04-28 11:19

  在全球航天产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,卫星平台对高效、轻量化能源系统的需求日益迫切。新型柔性太阳翼的问世,不仅解决了传统太阳翼“收纳比低、成本高、兼容性差”的痛点,还将推动卫星平台向“轻量化、模块化、低成本”方向加速演进。

  新型柔性太阳翼拥有四大核心技术优势。一是超低包络设计,赋能卫星高效堆叠。传统卷绕式太阳翼因圆筒卷轴导致包络体积大,制约平板卫星堆叠效率。新型柔性太阳翼采用扁平式卷绕筒与一体化柔性基板,收拢体积降低30%以上,更加适配高密度卫星发射需求,助力客户节省发射成本。

  二是同步展开技术,确保高可靠性与稳定性。通过C形弹性杆薄壁伸卷机构与双翼对称构型设计,消除传统两侧C形杆不同步引发的基板扭转风险,展开过程天然同步,基板损伤率趋近于零。结合二维SADA驱动机构,实现长期在轨稳定运行,可靠性提升40%。

  三是轻量化与集约化设计,降本增效显著。在轻量化方面,采用复合材料替代金属零件,整体重量降低10%,显著降低卫星发射成本。在集约化方面,薄壁复材结构取代传统铰链,零件数量减少50%,装配与加工成本降低15%,研制周期压缩25%,产品费效比行业领先。

  四是高兼容性基板,灵活适配多元需求。一体化基板可同时兼容刚性电池片与柔性片,突破传统柔性太阳翼对片弯曲半径的限制,降低材料成本20%,为客户提供多样化选择。

  在性能上,新型柔性太阳翼单翼展开面积30平方米,可拓展至100平方米,有力支撑高功率卫星平台及星座组网任务。通过模态试验与真空环境模拟测试验证,确保在极端工况下的结构稳定性;专用举升机构采用并列双支撑构型,展开刚度提升50%。

  在产能上,为满足全球客户需求,上海航天空间技术有限公司已建成柔性太阳翼智能化产线,覆盖生产、装调、测试全流程,并搭建专项试验系统,可完成展开试验、机电性能验证等20余项测试。公司2025年产能目标为年产200套,并将交付周期缩短至3个月;通过优化测试流程,确保产品100%通过航天级可靠性认证。

上一篇:主动量化剑指超额富国致盛量化今日正式发行

下一篇:没有了

猜你喜欢